此后,隋因之,至唐時盛行。從莫高窟壁畫,永泰公主墓壁畫及石槨線刻畫宮女圖,到周昉《簪花仕女圖》、張萱《虢國夫人游春圖》、唐人《宮樂圖》等各種文獻(xiàn)古跡中,都可看到形形色色的帔帛以各種流行樣式纏繞在女性身上。唐代女子無論貴賤皆有披帔,成為一種風(fēng)尚。
衣色紋樣各有定制?!耙黄芬陆鹄C文霞帔,”,“二品衣金繡云肩大雜花霞帔”?!叭芬陆鹄C大雜花霞帔”,“四品衣繡小雜花霞帔”,“五品衣銷金大雜花霞帔”,“六品、七品衣銷金小雜花霞帔”,“八品、九品衣大紅素羅霞帔”。霞帔的制作方法《明會典》有詳細(xì)記錄。其霞帔為兩條并列,前端裁為斜邊并縫合,掛墜子,后端平直,佩帶時納于大衫身后兜子內(nèi)。定陵出土兩件相同的霞帔,為明孝端、孝靖皇后各一件。霞帔分左右兩條,中間織云霞和升降龍紋,帶上綴有珍珠梅花形金飾,與史載的圈金飾珠方法吻合,共四百一十二朵,華美精致之極,這樣的珍珠霞帔在使用時,必須釘在另一條絲質(zhì)的霞帔上。
清代霞帔闊如背心,一般為對襟無袖的樣式,霞帔中間綴以補(bǔ)子,補(bǔ)子所繡紋樣,一般都根據(jù)其丈夫或兒子的品級而定,用以標(biāo)志命婦或其丈夫的官職。與官服不同的是,武官之妻的霞帔隨文官紋樣,飾鳥紋補(bǔ),而非獸紋。寓意女性之賢淑,不宜尚武。
霞帔常與“鳳冠”配套使用,鳳冠為裝飾金銀鳳鳥的帽子?!傍P冠”是古代婦女最高級別的禮冠,原本只是以金銀打造成鳳鳥形狀的鳳釵。后來經(jīng)過各代的改良,成為今天博物館中陳列的鳳冠樣式。這種鳳冠是預(yù)選用金銀做成一頂圓框形的帽子,再用做成花樹的金花固定在帽上,并增加龍鳳等裝飾物。這樣的鳳冠,穿戴起來雍容華貴,是宮中及官家婦女的頭飾。禮服化的霞帔與鳳冠,作為誥婦命服,為古代社會貴婦身份地位的象征,榮華富貴的象征。
封建社會冠履佩飾,等級分明。在不同的朝代,色彩、款式雖有變化,但衣冠上的尊卑貴賤卻始終不變。循禮或非禮,不僅是道德規(guī)范,還形成律例,用法律手段實(shí)行強(qiáng)制。因此,小小的鳳冠霞帔,千年來卻承擔(dān)著女性一生中的最大愿望。能夠鳳冠霞帔風(fēng)風(fēng)光光做夫人,正是從前女子們的人生理想。后來,據(jù)說是平民出身的明太祖皇后——馬皇后,特別恩準(zhǔn)民間嫁女也可借穿鳳冠霞帔。這才使得普通的民間女子都有了一償心愿的時刻。女子出閣時頭戴鳳冠身披霞帔,在人生最幸福的那一天可以裝扮得如斯華麗,想那鳳冠霞帔原是后妃之服,拜天地又是帝王的郊天之禮,由此中國民間女子的一生中,婚嫁當(dāng)天亦是王者。分類經(jīng)過五代十國,到宋時,帔開始禮服制。宋帔分兩種,霞帔和直帔。民間女性常服中所繼續(xù)保留的帔帛,稱為直帔。直帔為細(xì)長精致的帶子,搭垂于肩臂,其質(zhì)地可厚可薄,紋樣可繁可簡,為清雅的服飾增添亮色,成為仕女身上最為靚麗飄逸的部分。而另一種極致繁復(fù)華美的帔帛——霞帔則正式被用作命婦禮服,非恩賜不得服。所謂霞帔,一般用錦緞制作,上面有繡花,兩端做成三角形,下端垂金玉墜子。因?yàn)槠溧侠C織有云霞紋,謂之霞帔。也有稱是因其美如彩霞而得名,白居易《霓裳羽衣舞歌》中就有“虹裳霞帔步搖冠”的形容。影響今天我們的衣飾中,圍巾和披肩可能算是與帔最相類似的了,然而帔所傳達(dá)的那種或嫻雅或靈動或高貴的精致風(fēng)情卻遠(yuǎn)非今天的衣物所能表現(xiàn)得出的。那種在散散漫漫中鋪灑下一片新巧的夾纈,舉手投足間便能拖了半天明霞,半江流水的閑情雅致始終只能在前人留下的詩詞歌賦中想望。然而在品味這點(diǎn)點(diǎn)滴滴的美麗的同時,我們還可以拼接出一葉兩葉殘損掉的歷史畫面,它們身上也曾蘊(yùn)含著歷史的曲折,使我們在感悟技藝的妙諦之時,感嘆其不因歲月風(fēng)霜而消退的美的閃光。。。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