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化學是指利用超聲波 (ultrosound,縮寫us)加速化學反應或啟動新的反應通道,以提高化學反應產(chǎn)率或獲得新的化學反應產(chǎn)物。
聲化學效應的實質是空化效應,包括氣核的出現(xiàn)、微泡的長大和微泡的爆裂3步 。在機械波作用下 ,流體產(chǎn)生急劇的運動,由于機械波的變化,使溶劑受到壓縮和稀疏作用,在機械波的稀疏相區(qū),氣泡泡膨脹長大,并為周圍的液體蒸氣或氣體充滿。在壓縮相區(qū),氣穴很快塌陷、破裂,產(chǎn)生大量微泡 ,它們又可以作為新的氣核。當前認為,機械波對化學反應的影響,其主要原因就是這些微泡在長大以致突然破裂時能產(chǎn)生很強的沖擊波。據(jù)估算,在微泡爆裂時,可以在局部空間內產(chǎn)生高達兆帕的壓力 ,中心溫度可達 3000~5000k ,對機械波場作用的解釋,尚未進入分子水平,而是停留在對分子群體的機械作用機制的水平上。例如,對固體表面的氣蝕與潔凈作用;不混溶液體的乳化作用;微泡爆裂時,沖擊波在微空間導致的高溫高壓對傳質和傳能的影響。
那么,什么是聲音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呢? 嚴格地講,是指聲波和物質發(fā)生機械的或者是化學的相互作用。早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,學界就已經(jīng)對聲波和物質發(fā)生的機械作用進行過深入研究,研究成果也已經(jīng)被廣泛應用。比如,超聲醫(yī)學成像、超聲無損檢測、聲吶系統(tǒng)都可被視為聲波和物質(媒質)發(fā)生物理作用。而聲波與物質又是如何發(fā)生化學作用的呢?原來,在固體和氣體中,聲波不會與媒質發(fā)生化學作用,而在液體中(可以是常見的水,也可以是有機液體如烴類、醇類、羚酸類等),由于聲音傳播的非線性效應,可以和媒質發(fā)生化學作用,這其中的科學機制就是被廣泛研究的聲波在液體中的“空化效應”
空化效應: 聲音與物質的“化學反應”
在當代英國聲學家楊的專著《空化效應》一書的引言中,楊回顧了空化效應被發(fā)現(xiàn)的歷史,他認為其研究歷程最早可以追湖至牛頓時代。生頓在研究光學時意外發(fā)現(xiàn)了液體中的小氣泡的運動一在外壓作用下體積的變化,而這正是空化效應所涉及的核心問題。
但是,空化效應真正被重視并開始廣泛研究則始于1876年。那一年,英國海jun的一艘高速驅逐艦下水試航,但是不久就航速下降,航行噪聲增加。工程師對船的螺旋獎進行檢查,發(fā)現(xiàn)原本光滑的螺旋獎表面出現(xiàn)了大面積被腐蝕的凹點,工程師們不得其解,只好求教著名的力學家瑞利。瑞利經(jīng)過長達10余年的研究才發(fā)現(xiàn),螺旋獎表面被腐蝕不是由于海水的化學腐蝕,而是物理機制,水力空化效應是元兇。原來,在螺旋槳快速旋轉時,在海水中可以形成壓力波,在壓力小的區(qū)域,海水中的溶解氣體(主要是空氣)析出,形成小氣泡。這些氣泡的直徑不等,較大的為毫米量級,最小的則是納米尺度。在壓力大的區(qū)域,這些氣泡被快速壓縮,氣泡發(fā)生非對稱變形,從而形成一個錐形的射流束直接沖擊螺旋獎表面。由于氣泡的壓縮過程極短,在納秒和微秒之間,所以,錐形射流束的速度ji高,一般在4~5千米/秒。如此高速的水束沖擊金屬表面,其形成的壓強不低于10萬個大氣壓,任何已知的材料在如此巨大的壓強下都會被粉碎,金屬螺旋獎表面就是被空化效應的錐形射流束沖擊腐蝕的。
直到1911年,瑞利才建立了描述空化效應動力學過程的著名方程一瑞利方程。通過對這個積分方程的近似解,可以求出空化效應終止后空化泡內的溫度不低于3 000開爾文(約2 725.85c)。如此高溫足以導致液體媒質和空化泡內的物質發(fā)生高溫裂解,從而引發(fā)一系列的自由基反應。所以,空化效應可以直接在液體媒質中引發(fā)化學反應。與這些化學反應相關的一門學科便被稱為聲化學。
超聲化學反應可按介質劃分為兩大類:①水相中的聲化學。在超聲作用下,水分解為氫氧自由基和氫原子,由此可誘發(fā)出一系列化學反應 。有機鹵化物 ,如ch2cl2 、chcl3及ccl4在水介質中接受超聲作用,使碳氫鍵斷裂,生成自由基。對蛋白質、酶等生物分子的聲化學研究表明,聲致氧化還原作用是導致很多簡單產(chǎn)物的主要機制,例如:②非水液相中的聲化學。在該領域的研究工作尚處在起步階段。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:均相合成反應;金屬表面上的有機反應;相轉移反應;固液兩相界面反應;聚合及高分子解聚反應。
總之,聲學是一門與人類的生活、文明和生產(chǎn)息息相關的學科,必將在今后的科技發(fā)展中發(fā)揮更大的作用。